学会休息,与己同行

发布者:发布时间:2025-06-17浏览次数:

学会休息,与己同行

夏日炎炎,蝉鸣声声,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,我们渴望寻一处清凉,静享片刻安宁。然而,不少人却在休息时心生愧疚,难以真正放松——“我是不是在浪费时间?”“别人都在努力,我怎么能停下?这样的念头如热浪般阵阵袭来,让本该惬意的时光蒙上一层焦虑的阴影。

休息之困:为何我们难以心安理得?

你是否也曾经历过这样的场景:躺在沙发上追剧,却突然感到不安;与朋友尽兴而归,回家后却懊恼没有用来学习。我们似乎在休息中无法真正安宁,总有一种声音在耳边低语:“你该去做点正事。”

休息羞耻从何而来?

一、文化观念的潜移默化

我们从小被教导要勤奋刻苦、积极进取,甚至因放弃娱乐、专注学习而受到褒奖。久而久之,这种价值观内化于心,使得我们将休息等同于懈怠,视其为一种不应有的奢侈

二、对自我的严苛要求

有些人习惯于高标准要求自己,认为唯有不断学习、持续工作,才能体现价值、不负时光。一旦停下,便会产生虚度光阴的负罪感,难以真正接纳“无所事事”的自己。

三、未竟之事的牵绊

当任务尚未完成,目标尚未达成,我们往往难以安心休息。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不确定,让我们在放松时也难以真正放下,总觉“时不我待”。

羞耻感之影响

1. 身体层面

长期处于“不敢休息”的状态,使人持续紧绷,容易导致身体疲惫、免疫力下降,甚至引发失眠、头痛等躯体症状。

2. 心理层面

休息时的自责与焦虑,不仅无法让身心得到修复,反而加重心理负担,影响情绪稳定,严重时可能诱发情绪障碍。

3. 社会功能

过度投入学习或工作,容易忽视人际交往、家庭责任与自我关怀,导致生活失衡,幸福感降低。

如何学会真正休息?

1. 重新理解休息的意义

休息并非懒惰,而是身心能量的修复与重整。人非机器,不可能永动不息。适当的放松,是为了更好地出发。请告诉自己:“休息,是为了走更远的路。”

2. 练习自我关怀

当愧疚感来袭,请温柔地对自己说:“我正在充电,为了更好地前行。” 不必苛责,不必比较,允许自己享有放松的权利,才能真正从休息中获益。

3. 找到自己的节奏
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调。不必因他人努力而慌乱,也不必因自己休息而自责。学会在紧张与松弛之间找到平衡,做到“学则专注,玩则尽兴”。

4. 寻求支持与理解

如果自我调节困难,不妨向信任的人倾诉,或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。他人的理解与专业的引导,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接纳情绪,找回内心的稳定与力量。


事实上,休息、放空、玩耍,都不是在虚度光阴。我们可以躺在草地上感受阳光,也可以对着天空发一场漫长的呆。如果你累了,就请停下来——不必抱歉,不必解释。 因为,学会休息,本就是人生中一堂重要的必修课。

愿你在这纷扰世界中,学会与自己和睦相处,在忙碌与休憩之间,找到那片属于你的宁静之地。




(部分内容出自:公众号中国大学生在线《我怎么放假了还在焦虑啊?!好像一不内卷就开始浑身不自在……》)